月初,正在午觉的七公接到了一个神秘电话,自称是中山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,征询能够破译中山舰上电报密码的高手,听闻此言顿时来了精神,经过进一步了解方知当初从打捞中山舰上曾经出水了一批电报稿纸,由于时间的推移,虽然破译了一部分内容,但大部依然未能破译,为此,博物馆的黄先生特意来电,看看无线电爱好者里是否有破译的高手,下面这段文字是2008年在新浪网上的一篇报道:
中山舰博物馆求助破解1938年电报密码
http://www.sina.com.cn 2008年10月25日06:06荆楚网-楚天金报
荆楚网消息(楚天金报)记者程翔、刘蔚丹报道:“希望借助媒体力量来帮助我们破解密码。”昨日,中山舰博物馆馆长叶俊之,通过媒体向社会求助。据悉,1997年中山舰被打捞出来后,其中有891份电报稿纸,具有重大历史价值,却一直无法破解。
1938年10月24日,“一代名舰”中山舰在武昌江夏金口被日军击沉,25位海军将士为国捐躯。1997年,在水底沉没了近60年的中山舰,被打捞出来。在该舰无线电报房的泥沙中,工作人员发现了大量电报稿纸。
2006年5月以来,经湖北省文物保护中心脱水处理,共整理出电报稿纸891份。其中,收报稿纸(红头文件)367份,发报稿件(蓝头文件)524份。后经整理发现,这些收发报单位共计有33个,除涉及海军部、海军署、巡防处及马尾警备司令部等海军事机关外,还包括第一舰队、第二舰队和海军练习舰队所属各类舰艇27艘。其中,发电中山舰最多的单位为海军司令部,共有电文158份。上述电文除少数几份用毛笔或铅笔注有中文译文外,绝大多数为四位一体的阿拉伯数码字,其具体含义为何?目前暂时无法破解。
据叶馆长初步推断:上述电文应为1927年4月南京政府成立后,至1938年10月中山舰蒙难期间的收发报稿。其内容包括中山舰离开广东加入中央海军后,海上军事训练、巡防活动,特别是1937年抗战爆发以来,淞沪会战、江阴海战、武汉会战等重要军事活动。
据叶馆长介绍,破译上述电文密码,除了可了解相关抗日战争史外,同时也可进一步把握中山舰历史脉络。
值此武汉会战70周年,该馆想借助媒体,呼吁破解上述电报密码。有意者可与中山舰博物馆联系:联系电话:027-81561912;13871541701;联系人:黄文建。